关学曾,出生于1922年8月1日,男,满族,原名关士清,出师后取艺名“学曾”,是“单琴大鼓”第二代传人,北京琴书创始人。
关学曾生前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,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。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“琴书”的唱腔、板式、表演进行了改良,唱腔上吸收了“乐亭大鼓”和“单弦牌子曲”的腔调;板式上由原来的三眼一板发展为慢板、快板、散板等;唱法上由原来只有“跺句”,发展为“双跺句”、“大跺句”等;伴奏上使用扬琴、四胡、二胡,使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;曲目大都改为短段子,多以现实题材为主。1951年和1952年,关学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,奔赴前线演出。
2006年9月,关学曾在北京辞世,享年84岁。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,荣膺“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”和北京“德艺双馨楷模”称号。
基本资料
歌手名:关学曾
别名:关士清
国籍:中国
民族:满族
籍贯:北京
出生日期:1922年8月1日
职业:北京琴书演员
主要成就: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、北京文联德艺双馨楷模称号
星座:狮子座
代表作品:《杨八姐游春》
演艺经历
关学曾14岁学艺,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。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、北京曲剧团,积极编演新曲目。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,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,并更名为北京琴书。《杨八姐游春》《鞭打芦花》《长寿村》为其保留曲目。创作作品百余段,演唱过上千个段子,演出近2万场。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。抗美援朝的前线、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,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。
1949年7月22日,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成立。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委会成立,连阔如任社长,演员有单弦艺术家曹宝禄、奉调大鼓艺术家魏喜奎先生、演唱拆唱八角鼓的顾荣甫、尹福来,唱河南坠子的姚俊英、马玉萍,唱琴书的关学曾先生。
1952年9月28日,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。
1953年10月4日,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。
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,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。出版了《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》CD。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1996年,关学曾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《有话好好说》创作并演唱北京琴书的电影插曲。
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“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”称号。
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。
2006年8月1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曲艺界最高奖—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。
关学曾老先生从艺60多年来演唱过上千个段子,演出近2万场,作品题材丰富,经典佳作不断,在艺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。他的噪音洪亮、宽厚,表演神形兼备,字正腔圆,唱腔优美动听,板式铿锵有力,在演唱上自成一家,让人爱听、爱看、过目难忘。
荣誉记录
2000年 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
2003年 获第四届 中国金唱片奖
2006年9月 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